EDI技術(EDI-elect rodeionisation),又稱電去離子技術,是一種將離子交換樹脂和離子膜相結合, 在電場作用下連續去除離子的
水處理方法。EDI技術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早在四十年前, EDI就已經開始作為一種不用化學藥劑再生的水處理方法在實驗室中應用。不過,EDI技術的長足發展時期,還是在近十年以來。早期的EDI系統設計不完善, 價格偏高, 只適合于小流量用戶。經過不斷地研究創新,現在的EDI設備,已經進入商業化生產階段。EDI與RO一樣被設計成標準模塊, 可大批量生產和大規模組合, 水量也能滿足工業用水量要求,在水處理系統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EDI技術的工作原理
EDI電去離子技術原理圖
EDI技術將電滲析技術和離子交換技術相融合,借助離子交換樹脂的交換作用以及陰陽離子交換膜的選擇性透過作用,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實現離子定向遷移,從而完成對水的深度除鹽;同時,水電解產生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對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再生,不需酸堿化學再生就能連續制取超純水。
EDI技術涉及到這樣一個處理工序:預處理-RO-EDI。EDI接在RO后具有很多優勢:RO膜對液體有很高的脫鹽率,可有效降低原水硬度,有利于EDI膜堆長期穩定運行,也有利于EDI淡水的解離。EDI技術具有技術先進、操作簡便和優異的環保特性,是水處理技術的綠色革命。
EDI技術的先進優勢
1、EDI與RO配套使用, 可調節電流以改變出水質量, 用標準模塊組合改變出水量,能滿足目前最嚴格的工業用水質量要求。
2、EDI不用再生樹脂, 免除樹脂化學再生配套設施,使純水系統設備結構簡化, 投資節省, 操作簡化, 運行費用降低。
3、EDI技術比混床系統更能適應進水中TDS變化而不影響出水質量, 對制水成本影響很小,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4、EDI技術克服樹脂化學再生造成的廢水污染;排放的濃水可直接回到RO前再利用,可以做到沒有廢水排放。
EDI技術的應用前景
隨著環境意識的加強和環保要求的提高, 與需要化學再生而產生大量廢水污染的傳統混床相比, EDI技術將倍受青睞,在水處理系統中的應用前景廣闊。目前, 國際上已有多家公司生產銷售RO - EDI 系統。其應用不僅在制藥、造紙、化工、發電等工業部門, 而且還應用于其他領域。
我國目前EDI技術還沒有得到大規模地普及應用,水處理技術市場很大。富勒姆科技率先引進EDI技術,研制開發富勒姆EDI超純水設備,產水率高,操作管理方便,勞動強度小,運行費用低,深受客戶肯定和好評。